2021.3.17 環島植物考察十天第十章花蓮木瓜溪河口
沒有水源降溫的旱地,自然界的物質無法運作,這將會是一場人類的大浩劫
水是自然的驅使者 植物通過蒸騰作用,增加空氣中的水分,植物從環境中攝取的最多的物質是水。
從土壤進入植物的水有37%—99%通過蒸騰作用散失掉,如植物每生產乾物質1公斤平均要蒸騰掉1千公斤水,生產茂盛的水稻每公頃一天約要吸收70噸水,這些被吸收的水有5%用於維持原生質的功能和光合作用,其餘都通過蒸騰作用以氣體形式由氣孔排出返回到環境中,從而使水循環處於相對平衡狀態。
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過程中不斷放出氧氣,以補充呼吸,燃燒等過程消耗而引起的不足,從而保持了大氣中氧的平衡。
沒有水的循環,生命就不能維持。
植物在物質循環中所起的調節作用 ,由於植物光合作用可以產生有機物,所以植物是動物的食物,能為動物提供能量。
原文網址:https://kknews.cc/nature/x6y6m9o.html
已經避開中午的艷陽,PM:4:30空氣裡瀰漫著熱氣悶在胸口的汗珠浸透了衣衫
我們將穿過這一片木瓜溪河口,探訪一下植物生長的情況,從堤防上往下看就很不樂觀了
乾渴的河川,艱難,孤獨,堅韌,我感覺得整個大地都被狠狠的榨乾,像是發膿的傷口,擴散在每一個角落
我沒有辦法碰觸它,我感覺大地在疼痛,我甚至還會聽到它的撕裂聲音,非常奇怪我感覺得出來它們一直在向我說話
我緩緩地前進,也隨便找個理由離開隊友,我想知道這塊河川要對我說什麼,乾到有深裂痕跡的土壤,撥開土壤查看植物在土壤地下狠狠的抓牢甚至經脈相連,像極了生存一條心,倔強與不屈,這就是它們要向低語的話嗎?
我們都不是在最好的時候相遇,但卻相遇的剛剛好,我希望有一天我再回來的時候你們已經變得很不一樣了,我也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