順著宜蘭一路往南走,一路感覺觀光性質越來越明顯,八仙洞、烏石鼻、三仙台、利吉惡地......
若將有時候開車在路上你還以為在西部的鄉間小路
總是覺得可惜,美好的海與山配的卻是一般公園的景觀
台灣到哪邊總是會有許多公部門一定要花的錢
怪政府水準低嗎?不是~源頭應該是人民素質要提升
真正感覺生命要的是什麼?
一定要交通方便嗎?一定要建設嗎?
真正保留原汁原味或許是我們這一代要努力
要學習不是想到哪邊走走,而是打開心中的眼
走到台東一個上午看了四個溪流河口(卑南溪、利嘉溪、知本溪、太麻里溪)
不是我們貪快而是人類足跡過後的景象大同小異
通常開發後的樣貌
單一物種獨大、高大的芒草、外來種大量入侵........
豐富性比起西部河川還差許多(因為西部河川腹地大、流域廣、也相對肥沃)
土地多元的相貌
每個物種各有其位置,有整體又有變化
單位面積的物種多,鮮有獨大的現象
當然東部地區好好生長、低度開發,生態相信也是不在話下,獅球嶼、北都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
所以最大的決定因素就是開發
哪怕東部土地貧瘠只要時間夠久,自然還是會有許多植物進駐其中
一塊土地開發後,第一個進入的多半都是我們不喜歡的銀合歡、咸豐草外來強勢植物
我們常聽到這些外來種常對原生植物生存上的競爭
但在實際的調查卻不是如此,如果這塊土地如果是
屬於低度開發甚至是未開發
這些強勢種植物在我實際觀察中鮮少看到入侵其中
所以真正造成強勢植物入侵的是人類,而不是植物本身
顯然這與我們多數人接受到的訊息有出入
所以我喜歡走讀這塊土地,驗證所學,時常發現我們常常處於錯誤的訊息中,還自以為......
哪我們生命的方向呢?是否也墮入某一種執著呢?
留言列表